聲語康復網 語言障礙

?梁丹丹 語言障礙兒童的教育問題

hello大家好,今天來給您講解有關?梁丹丹 語言障礙兒童的教育問題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轉載于: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

本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年5月27日 第6版


 

語言障礙是學齡前兒童最普遍的發育問題。2021年英國《公共衛生雜志》刊發的文章中提到,語言障礙的學前流行率為2%一25%,而2014年發表的論文中該數據為2%一19%,表明學齡前階段語言障礙的檢出率越來越高。語言障礙往往持續到成年,與精神問題或行為問題有強關聯,是導致兒童學業障礙和社會參與障礙的主要因素,因此這些兒童的教育是一個值得各界關注的社會問題。寬泛地說,未能達到與生理年齡預期符合的語言表現就可歸為語言障礙,范圍很廣。兒童語言障礙不是單一性質的障礙,大體可以分為感知覺損傷所致、智力損傷所致和神經發育異常所致三大類,大眾熟知的聾孩、人工耳蝸植入兒童、唐氏兒、自閉癥兒童等都屬于語言障礙人群。

語言障礙兒童的評估和干預

兒童語言障礙的表現極其復雜,評估是幫助他們的第一步。評估的目的是鑒別兒童語言表現中存在問題的領域,詳細了解兒童所具有的語言表現模式,特別是兒童現有的語言技能中缺失的部分。要確定兒童語言系統中存在和缺失的東西,尤其是缺陷發生在什么地方,就要對語言的不同層面分別進行測試。評估數據為正確的干預提供基礎。干預,有時也稱作治療,其目的就是要幫助兒童發展自己的潛能,使他們在社會和學業環境中盡可能正常地表達和理解語言。干預過程中要設計教學環境和目標,仔細地進行計劃、操作,并執行計劃以促進兒童語言學習。語言干預應該一開始就基于評估結果,而且在此后的過程中,仍然要借助評估來檢驗干預效果,評估過程是干預的一部分。

干預遵循以下原則:1.盡早干預。嬰幼兒期是神經系統結構發育的關鍵期,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而越早進行訓練,越能夠改變兒童的發展軌道。2.合理設置干預目標。語言干預的目的和目標是關注兒童的語音、形態、句法、語義還是語用,這有賴于在評估過程中對兒童的需求所做的鑒定。3.干預內容的實用性。不管將何種特定的語言技能作為干預目標,其目的都應是促使兒童學會適切地使用語言,使兒童能更好地把控環境;當有情況發生時,他們能更好地影響其他人,和其他人建立和保持關系并獲取信息。所以,在干預計劃中,必須考慮兒童在日常環境中以何種方式可以使用這些干預的內容。4.兒童個體特征的考慮。兒童的個體特征不僅影響到干預應該關注什么,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關于干預所做的很多決定。比如教學環境的設置,對于有注意困難的兒童,一個無干擾的干預環境是適切的,但對于有溝通可能卻無注意力的問題兒童,教室里的小組教學可能更合適。5.重復刺激。重復刺激的原則可以用于語言干預的任何方面,為的是幫助兒童發現正確的規律,或保持和加工來自范例的信息。增加兒童對語言目標接觸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提高干預機會或課程的數量。為了在最少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促進語言進步,一般認為,要改善至少一個功能的水平,那么每周應保證不低于20個小時的干預。

干預之后的目標是將學到的語言技能泛化到日常情境中實現有效使用,缺乏泛化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兒童往往僅在干預情境下使用干預過的語言技能,在其他語境下卻做不到。成功泛化的因素包括:依靠合適的方式強化目標技能、幫助障礙兒童深度學習目標技能(通常依賴超量學習)和構建有連續性的干預計劃。泛化應該在干預的所有階段都得到重視,而且從一開始就要考慮。

家庭在干預中的作用

家庭在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干預中起到關鍵作用,許多研究證明了在家庭環境中將積極行為支持和以家庭為中心的干預相結合的效果。美國國家標準項目已將“家長培訓”列入有效干預方法,可見家庭參與是干預活動的重中之重。一旦確定兒童需要接受語言干預,家長除了要遵循上文提到的各項原則外,還應樹立如下觀念:語言技能提升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語言干預是長期且持續的,甚至對有些個體而言,理想狀態是終身都能接受專業支持;干預不是語言治療師一個人的工作,家長應該積極參與其中,與治療師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干預計劃,也會主動了解家庭構成并制定尊重家庭構成和偏好的評估和干預措施,并讓家庭參與進來,在評估和干預過程的各個方面使用兒童熟悉的項目。

家長在家庭環境中如何介入干預?首先要營造愉快的家庭氛圍,與兒童建立積極的親子互動。家長和兒童的親密互動可以讓兒童放松心態,增強安全感,從而不懼怕開口。長也可以利用互動創設更多讓兒童開口的情境和機會,泛化兒童被教授過的語言技能。次要充分利用與兒童共處時間長、最了解兒童的優勢,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兒童的語言技能。通常兒童一周只能接受有限次數的語言治療,對于一項新技能的掌握而言,這個時長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語言治療往往在特定的干預室進行,很多目標語境都只能虛擬,所以家長如果能和治療師配合,將目標技能設定到日常生活的活動和場景中去,那么對兒童的語言學習來說會更加有效。

語言障礙兒童的教育支持體系

針對語言障礙人群,歐美國家已形成相對成熟的支持體系,他們尤其注重兒童時期的言語語言障礙干預。美國的特殊教育支持計劃分為三歲前與三歲后。三歲前多需要家長進行主動的轉介,轉介指將兒童轉送到能提供專業幫助的人或機構那里;三歲后多由兒童所處的學校、學區負責人以及現有支持計劃中涉及的健康專業人員進行會議商討并決定之后的治療支持服務。相比之下,英國則一直為兒童及家長提供自我轉介的選項。當家長對現有的支持計劃不滿意時,可以提出異議,或在兒童結束現有計劃中的干預治療后通過自我轉介重新要求新的治療計劃評估。

以自閉癥為例,美國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支持分為三歲前與三歲至二十二歲。三歲前兒童可以通過相關教育法支持計劃進入早期干預系統,并通過此系統進行評估診斷。這一期間如果兒童需要言語語言治療,并不需要等待診斷結果。三歲之后,所有兒童都會獲得自己的個性化教育計劃,有治療或額外支持需求的兒童會通過定期的個性化教育計劃會議得到不同時長和頻率的干預治療。在英國,自閉癥兒童的家長可以在發現癥狀時通過兒科醫生、全科醫生或者教育系統進行主動的自我轉介。家長可以同時分別轉介自閉癥譜系障礙的評估診斷以及對兒童現有言語語言障礙的早期干預。早在兒童一歲左右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進行自我轉介并尋求健康支持與幫助。兒童進入學校之后,學校、醫生和現有的健康專業人員以及家長都可以進行轉介。同時有額外需求的兒童會有自己的教育和醫療保健計劃,并通過此計劃獲得專業評估后的治療干預。

我國針對語言障礙兒童提供的教育支持,還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因為極缺專業知識完備的語言治療師,加之職業認證體系不完善,所以國內兒童語言障礙的總體干預水平還相當低。從可以獲得的支持看,學齡前兒童可以在醫院、殘聯康復中心和一些專門針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機構接受干預。相對而言,殘聯系統對聾、盲等感知覺障礙引發的語言障礙兒童的康復效果最明顯。學齡后兒童面臨分流,一部分進入特殊學校,一部分進入普通學校。家長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但現實往往是普通學校老師不了解這類兒童的語言需求,甚至意識不到面對的對象在語言方面存在障礙,更不可能提供兒童需要的干預。所以家長可能需要考慮一點,即融合教育的確保證了兒童被平等安置的權利,但融合不是一個簡單的安置問題,它本質上是一個兒童接受教育的過程,有很多復雜因素要考量。

相關文章

  • 聽障兒童語言康復訓練方法(聽障兒童語訓步驟) [2024/11/26]
  • 兒童社交障礙干預訓練 [2024/11/26]
  • 成人出現語言障礙的原因(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是怎么回事) [2024/11/27]
  • 構音障礙定位診斷在什么部位(如何定位診斷構音障礙) [2023/11/28]
  • 語言障礙包括口吃嗎 [2023/11/13]
  • 語音障礙的分類 [2024/11/21]
  • 如何刺激孩子語言中樞(如何刺激孩子語言中樞促進孩子說話) [2023/11/19]
  • 孩子總是流口水怎么回事(老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2023/11/16]
  • 構音障礙是哪個神經受損(構音障礙是怎么引起的) [2023/11/28]
  • 小孩流口水正常嗎(7歲寶寶睡覺流口水) [2023/11/16]
  • 語言障礙是什么?怎么治? [2023/11/13]
  • 心理性失語癥的表現(為什么正常人突然說不出話來) [2023/11/15]
  • 孩子說不清是什么病(孩子說不清楚話是怎么回事) [2023/11/15]
  • 恢復語言功能的藥(說話不利索舌頭不靈活咬字不清楚) [2023/11/15]
  • 幼兒語言訓練培訓機構有哪些?(幼兒語言訓練機構排行榜) [2023/11/28]
  • 有語言障礙的人怎么辦(語言有障礙的人能做什么工作) [2023/11/15]
  • 智障兒童送教上門教案 [2024/11/22]
  • 寶寶語言障礙的表現癥狀(兒童語言障礙癥狀解讀) [2024/05/26]
  • 語言障礙孩子發音訓練技巧 [2023/11/13]
  • 語言障礙分為幾種類型?(語言障礙類型全解析) [2024/05/26]